波形信道¶
Abstract
重点掌握: 1. 波形传输中符号能量的计算。 2. 对噪声作线性处理(滤波)后的数字特征(主要是方差)计算。 3. 对接收波形被线性处理的形式,应用和输出信噪比计算。 4. 匹配滤波的形式、应用、输出信噪比计算和标准等效电平信道的传输形式。 5. 抽样点无失真的初步概念。 6. 满足抽样点无失真时,收发联合等效系统的频响 \(H(f)\) 的特征,由此推算符号速率 \(R_s\) 的上限,和 \(H(f)\) 的带宽 \(W\) 的下限。 7. 矩形包络载波传输的收发结构、符号能量、功率、速率和差错概率。 8. 带限载波传输的收发结构、该传输体制(特别是升余弦基带成型时)的带宽、速率、功率、符号能量和差错概率互算。 9. 基带成型使用升余弦滤波时,由 \(R_b\) 和带通范围,计算 \(M,\alpha\) . 10. 计算线性调制的功率谱,并判断是否存在线谱。
波形信道概述¶
电平是一个物理量,但不能脱离物理实体存在。电平的物理实体就是电压信号的波形,例如:用一段时间的电压 \(+V\) 表示电平 \(A\) ,用一段时间的电压 \(-V\) 表示电平 \(-A\) .
电平:时间离散,对于一个电平来说,没有“时间”的概念。波形:即使只传输一个电平,也存在时间轴,有时、频的概念。
本课程专注于线性调制,即当只传一个符号时,波形可统一表示为:
\(p(t)\) 称为成形脉冲 pulse(一般需要归一化,便于分析)。我们要传输的波形 \(x(t)\) 就是使用 \(x\) 调制 \(p(t)\) 脉冲得到。
在《通信与网络》课程中,我们遇到的波形都是时域有限的能量信号(因为不同符号分时传输),因此能量信号的能量为:
因此发送端传输波形 \(x(t)\) 的信号能量:
在 \(p(t)\) 能量归一化 \(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^2(t)\mathrm{d}t=1\) 条件下,一个符号对应波形传输的能量 \(E_s\) 就等于电平传输的能量 \(\mathbb{E}(|x|^2)\) .
Tip
由于非归一化的存在,我们在讨论符号能量、bit 能量时应该指明是发送端还是接收端。
加型高斯白噪声信道¶
与前面讨论的香农公式、电平信道不同,这里的噪声 \(z(t)\) 为一个随机过程,是高斯白噪声。其性质为:
- “高斯”:任意时刻的抽样序列 \(z(t_1),z(t_2),\cdots,z(t_N)\) 服从零均值联合高斯分布。
- “白”:任意不同时刻的噪声不相关(根据高斯分布的性质,不相关能推出独立),其双边功率谱密度为常数 \(S_z(f)=\dfrac{n_0}{2}\) ,自相关函数为 \(R_z(\tau)=\dfrac{n_0}{2}\delta(t)\) .
因此,如果直接对高斯白噪声进行抽样,其方差为无穷大 \(\mathbb{E}(z^2(t_i))=R_z(0)=+\infty\) . 需要进行线性处理(滤波)之后,才能得到有限方差。
令等效电平噪声 \(z =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z(t)g(t)\mathrm{d}t\) :
即高斯白噪声经过滤波之后,可以等效为电平信道传输中的高斯噪声 \(z \sim \mathcal{N}\left(0, 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g^2(t)\mathrm{d}t\right)\) .
最佳接收(匹配滤波)¶
通过处理,将接收波形 \(y(t)\) 映射到一个接收电平 \(y\) ,使得 \(y\) 中信号能量尽量大,噪声方差尽量小,信噪比最大化。
直接抽样 \(y=y(t_i)\) ?不行!因为任意时刻噪声方差无穷大。
考虑对波形进行积分,这样信号能量会累加,而噪声会正负抵消,效果应该较好。
实电平波形传输最佳接收¶
虽然波形 \(p(t),g(t)\) 归一化后分析简单,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没有归一化的情况,如果全部手动归一化很容易混淆各个系数的关系。因此我们考虑最一般的情况,能够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(此处不一定严谨,因为积分可能发散):
根据之前的分析,等效电平噪声 \(z = 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\infty} z(t)g(t)\mathrm{d}t \sim \mathcal{N}\left(0,\frac{n_0}{2}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g^2(t)\mathrm{d}t\right)\) .
此处将二进制和多进制的实电平传输放在一起讨论,因为本质是相同的。发送电平 \(x\) 从电平集合 \(\mathcal{A}\) 中取值,一般情况为 \(\mathcal{A}=\{-(M-1)A,\cdots,-A,A,\cdots,(M-1)A\}\) . 从发送端的角度,相邻电平的间隔为 \(2A\) ,那么电平到判决门限的距离理应为 \(A\) ,但是经过非归一化的波形 \(g(t)\) 调制,接收端判决门限到电平的距离变为 \(A'=A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(t)g(t)\mathrm{d}t\) .
发送端的波形能量为 \(E_s=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x(t)^2\mathrm{d}t=\mathbb{E}(x^2)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^2(t)\mathrm{d}t\) .
接收端的波形能量为 \(\mathbb{E}(x^2)\left(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(t)g(t)\mathrm{d}t\right)^2\) ,噪声能量为 \(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g^2(t)\mathrm{d}t\) . 因此接收端信噪比为:
根据 Cauchy-Schwarz 不等式, \(\displaystyle\left(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(t)g(t)\mathrm{d}t\right)^2\leqslant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p^2(t)\mathrm{d}t \cdot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g^2(t)\mathrm{d}t\) 对于任意接收波形 \(g(t)\) 成立,因此:
信噪比取最大值时,即为最佳接收,取等条件为 \(g(t)=\lambda p(t),\;\lambda>0\) ,即 \(g(t),p(t)\) 的波形相同,仅有系数的区别,且这个系数会在接收端同时放缩信号和噪声的能量,因此不会影响接收端的信噪比和差错概率。
如果进行归一化,就有 \(g(t)=p(t),\;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^2(t)\mathrm{d}t=1,\;\mathrm{SNR}=\dfrac{\mathbb{E}(x^2)}{n_0/2}\) .
从信号矢量空间的角度来看, \(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(t)g(t)\mathrm{d}t\) 相当于两个信号的内积,内积越大,二者波形越“相似”。
收发联合模型¶
最佳接收时,我们不妨令 \(g(t)=p(t)\) ,接收端 \(y=\displaystyle\int_{-\infty}^{+\infty}y(t)g(t)\mathrm{d}t\) ,可以使用“乘法器+积分器”实现。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是一个相关操作,因此最常用的是“相关 = 滤波 + 抽样”,使用 \(p(T-t)\) 作为滤波器:
因此有:
在 \(t=T\) 时刻抽样(保证因果性):
在频域上,若 \(P(f)=\mathcal{F}[p(t)]\) ,则 \(\mathcal{F}[p(T-t)]=e^{-\mathrm{j}2\pi fT}P^*(f)\) .
发送端,注意到 \(x(t)=xp(t)=x\delta(t)*p(t)\) ,相当于用 \(x\) 调制一个单位冲激函数,然后再通过滤波器 \(p(t)\) .
则收发两端都可以表示为滤波器形式:
若仅考虑信号部分,不考虑噪声,则中间两个滤波器可以合成为一个滤波器:
无失真传输准则¶
之前我们只讨论了发送和接收一个符号的过程,但是由于波形传输具有时间的概念,因此且发送符号存在先后顺序,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发送和接收各个符号时的时序,保证它们对应的波形不发生重叠和失真。例如,传输一个电平符号之后,我们会在一段时间 \(\Delta t\) 之后重新使用信道传输下一个符号。
那么信道使用间隔 \(\Delta t\) 最小为多少时,能够信号让 \(x_0\delta(t),\;x_1\delta(t-T)\) 在发送端对应的波形 \(x_0h(t),\;x_1h(t-T)\) 在各自的抽样点处不相互干扰?
问题进一步转化为:以间隔 \(T\) 用冲激串调制符号得到的 \(\displaystyle\sum_{k=-\infty}^{+\infty}x_k\delta(t-kT)\) ,经过 \(h(t)\) 之后,在抽样点 \(t=kT\) 互不干扰,则 \(h(t)\) 应满足什么条件?
从时域入手,抽样点无失真意味着 \(\displaystyle\sum_i x_ih((k-i)T)=x_k\) ,我们很容易得到:
从频域入手,根据 \(h(t)\times\displaystyle\sum_{k=-\infty}^{+\infty}\delta(t-kT)=\delta(t)\) 我们可以得到 Nyquist 准则:
其中 \(R_s=\dfrac{1}{T}\) 即为符号速率,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符号个数。
几何解释:频谱 \(H(f)\) 以 \(R_s\) 为周期平移复制之后得到 \(H(f+nR_s)\) ,所有这样的平移结果 \(H(f+nR_s)\) 叠加后,得到的新函数是一个关于 \(f\) 的常数函数。
Nyquist 准则最重要的应用,是把通信波形(或信道)的带宽要求,与符号速率联系起来。因此我们有带宽要求:
直观理解:理想情况下通信带宽 \(W\) 越大越好。若带宽 \(W\) 过小,高频分量不足, \(h(t)\) 在时域变化缓慢,难以在 \(t=T=\dfrac{1}{T_s}\) 的位置减小 0。反过来,符号速率 \(R_s\) 不能太快,应该尽量等到上一个符号的波形减小至 0 之后再发送下一个信号。
定义单位带宽内支持的通信速率为 \(\eta=\dfrac{R_b}{W}=\dfrac{R_s}{W}\log_2 M\leqslant 2\log_2 M,\quad M=|\mathcal{A}|\) .
升余弦滤波系统¶
根据之前讨论的 \(H(f)\) 应该满足的条件,我们可以构造这样的一个函数 \(\hat{H}(f)\) :
- \(\hat{H}(f)=\hat{H}(-f)\) ,为偶函数。
- \(\hat{H}(f)=0,\;|f|>R_s\) ,带限于 \(R_s\) .
- \(\hat{H}\left(\dfrac{R_s}{2}-f\right)=-\hat{H}\left(\dfrac{R_s}{2}+f\right)\) ,关于 \(f=\dfrac{R_s}{2}\) 中心对称。
然后根据 \(\hat{H}(f)\) 构造出 \(H(f)\) :
这样的 \(H(f)\) 一定满足 Nyquist 准则。
而实际中,我们最常使用余弦函数的半个周期作为 \(H(f)\) 的过渡带,称为升余弦滤波系统。
经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其冲激响应 \(h(t)\) 为:
滚降系数 \(\alpha\) 衡量余弦波形下降的快慢,其值越小,波形下降地越快。 \(\alpha=0\) 时为理想低通滤波器, \(\alpha=1\) 为通带消失,全部是过渡带,为一整个周期的余弦函数。
由上图可知 \(W=\dfrac{1+\alpha}{2}R_s,\;R_s=\dfrac{2W}{1+\alpha}\) ,频谱效率为:
通常有一类典型题目是:给定 \(R_b,W\) 求 \(\alpha,M\) ,但这是一个欠定问题,我们有约束 \(\dfrac{R_b}{W}=\dfrac{\log_2 M}{1+\alpha},\;0<\alpha\leqslant 1\) . 有这 2 个约束,我们通常会得到多对 \((\alpha,M)\) 的解。
数字基带传输¶
根据刚才的分析,我们使用匹配滤波来实现最佳接收:
上述波形传输可以等效为电平传输 \(y_k=x_k+z_k\) .
发送端 \(x_k\in\mathcal{A},\;E_s=\displaystyle\mathbb{E}(x^2)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^2(t)\mathrm{d}t\) 。 接收端信号能量变为 \(\displaystyle\mathbb{E}(x^2)\left(\int_{-\infty}^{+\infty}p^2(t)\mathrm{d}t\right)^2\)
噪声为独立同分布的高斯随机变量 \(z_k\overset{i.i.d.}{\sim}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p^2(t)\mathrm{d}t\right)\) .
接收端信噪比为:
矩形包络载波传输¶
之前讨论的基带传输,其通信信号在 0 频率附近,带限于 \(W\) (工程上常在kHz~MHz数量级)。
在无线通信等系统中,我们常希望通信信号的主要功率(能量)集中在载波 \(f_c\) 附近(工程上常在GHz数量级),原因是:
- \(f_c\) 附近有好的信道特性(天线尺寸、衍射绕射尺寸)。
- 在不同 \(f_c\) 上传输,可以实现多个通信链路的空间共享,同时传输。
将之前讨论的成形脉冲 \(p(t)\) 具体化为载波频率为 \(f_c\) 的余弦函数,符号发送周期为 \(T\) ,应满足 \(f_cT\in\mathbb{N}^+\) 为正整数。我们仍然考虑没有归一化的最一般情况:
发送端调制波形为 \(x(t)=xp(t)\) .
称为矩形包络载波传输的原因是示性函数 \(\mathbb{I}\{0\leqslant t<T\}\) 本身就是一个矩形波。
二进制单路载波传输¶
称为 BPSK ,二进制相移键控。
发送端调制波形:
其能量为 \(E_s=\displaystyle\int_0^Tx^2(t)\mathrm{d}t=\mathbb{E}(x^2)\cdot\beta^2\frac{T}{2}=A^2\left(\bet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 每 bit 能量为 \(E_b=E_s\) .
通信信号的功率为 \(P=\dfrac{E_s}{T}=E_sR_s=E_bR_b\) .
最佳接收时,接收端使用 \(g(t)=\gamma\cos(2\pi f_c t)\times\mathbb{I}\{0\leqslant t<T\}\) ,则等效为电平信道传输:
其中等效噪声 \(z\sim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int_0^T g^2(t)\mathrm{d}t\right)=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cdot\gamm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
接收端信噪比为:
Note
这里接收端信噪比显然是和接收时使用的载波系数 \(\gamma\) 无关、而与发射载波系数 \(\beta\) 有关,因为只有信号经过了发射载波 \(p(t)\) ,对信号进行了实质性的放缩。而信号和噪声同时经过了接收载波 \(g(t)\) ,是同比例放缩,这一步对信噪比没有影响。
考虑误符号率时,我们还是从更本质的“接收端等效电平和判决门限的距离”来入手:
多进制单路载波传输¶
称为 MPAM, \(M\) 进制脉冲幅度调制。
分析过程与 BPSK 完全类似。
发送端调制波形:
其能量为 \(E_s=\displaystyle\int_0^Tx^2(t)\mathrm{d}t=\mathbb{E}(x^2)\cdot\beta^2\frac{T}{2}=\dfrac{M^2-1}{3}A^2\left(\bet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 每 bit 能量 \(E_b=\dfrac{E_s}{\log_2 M}\) .
通信信号的功率为 \(P=\dfrac{E_s}{T}=E_sR_s=E_bR_b,\; R_s=\dfrac{1}{T},\; R_b=R_s\log_2 M\) .
最佳接收时,接收端使用 \(g(t)=\gamma\cos(2\pi f_c t)\times\mathbb{I}\{0\leqslant t<T\}\) ,则等效为电平信道传输:
其中等效噪声 \(z\sim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int_{-\infty}^{\infty} g^2(t)\mathrm{d}t\right)=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cdot\gamm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
接收端信噪比为:
误符号率:
I,Q 路载波传输¶
在信号的矢量空间中 \(\cos(2\pi f_ct),\;\sin(2\pi f_ct)\) 具有天然的正交关系。因此能够同时传输 I,Q 两路信号而互不串扰。 \(x(t)=x_I(t)+\mathrm{j}x_Q(t),\;x_I,x_Q\in\mathcal{A}\) :
接收端为:
对其中一路的最佳接收,本身就消除了另一路的干扰,因为 \(\int_0^T\sin(2\pi f_ct)\cos(2\pi f_c t)\mathrm{d}t=0\) .
因此载波传输中 I,Q 两路可以独立传输 \(x_I,\;x_Q\) ,互不干扰。发送的复电平为 \(x=x_I+\mathrm{j}x_Q\) . 发送端信号能量为 \(E_s=\mathbb{E}(|x|^2)\cdot \beta^2\dfrac{T}{2}\) .
通信功率 \(P=\dfrac{E_s}{T}=E_sR_s=E_bR_b=\dfrac{E_b\log_2 M}{T}\) .
沿用之前的分析得到等效复电平信道: \(y_I=x_I\left(\beta\gamma\dfrac{T}{2}\right)+z_I,\;y_Q=x_Q\left(\beta\gamma\dfrac{T}{2}\right)+z_Q\) .
I,Q 两路等效电平噪声分别为 \(z_I\sim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cdot\gamma^2\frac{T}{2}\right),\;z_Q\sim \mathcal{N}\left(0,\displaystyle\frac{n_0}{2} \cdot\gamm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
因此复噪声 \(z_I+\mathrm{j}z_Q=z\sim \mathcal{CN}\left(0,\displaystyle n_0 \cdot\gamma^2\frac{T}{2}\right)\) .
接收端信噪比:
M-QAM( \(M\) 进制正交幅度调制),类比电平信道。
发送端复电平集合:
对于电平符号 \(\mathbb{E}(|x|^2)=\dfrac{2(M-1)}{3}A^2\) .
接收端等效电平和判决门限的距离分别为:
误符号率:
M-PSK( \(M\) 进制相位键控),同样可以类比电平信道。
对于电平符号 \(\mathbb{E}(|x|^2)=A^2\) .
接收端等效电平和判决门限的距离分别为:
误符号率:
带限载波传输¶
之前讨论的矩形包络载波传输,优点是分析和实现简单,但是由于使用的基带信号也就是矩形波时域有限、频域无限,发送的载波信号带宽不受限制,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无法直接使用。且矩形包络载波传输要求 \(f_cT\in\mathbb{N}^+\) ,若给定 \(f_s\) 则 \(T,R_s\) 不能任意选择。
改进想法:设计一种载波传输方案,只使用 \(f_c\) 附近的带通信道 \(||f|-f_c|\leqslant W\) ,且 \(f_cT\) 不必是正整数。
单路带限载波传输¶
基于频谱搬移的方案设计:
- 对 \(x_{BB}(t) = \sum_k x_k p(t - kT)\) 乘以 \(\sqrt{2}\cos(2\pi f_c t)\) 搬移到带通信道 \([-f_c - W, -f_c + W] \cup [f_c - W, f_c + W]\) 中。
- 对 \(y(t)\) 再乘以 \(\sqrt{2}\cos(2\pi f_c t)\),再次搬移后落在基带 \(|f| \leqslant W\) 和高频带 \(||f| - 2f_c| \leqslant W\) 中。
- 用带宽 \(W\) 的理想低通滤掉高频分量,恢复信号分量 \(x_{BB}(t)\),再做最佳接收。
注意到,接收端的理想低通 \(\mathrm{LPF}_W(f),\;p(-t)\) 可以简化为一个 \(p(-t)\) ,理由是: \(\mathcal{F}[p(-t)] = P^*(f)\) ,由于 \(\forall |f|>W,\;P(f) = 0\) ,故此时 \(P^*(f) = 0,\;H(f) = |P(f)|^2 = 0\) 。因此,带宽 \(W\) 的理想低通对 \(P^*(f)\) 无影响,或者说 \(P^*(f)\) 本身就带限,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,也能成功滤掉 \(\pm 2f_c\) 处的高频分量。
因此,最终带限传输方案为:
好像就是把基带信号 \(p(t)\) 从不带限换成带限的,其他的好像没变?关于信噪比和差错分析似乎也和之前一样?
结论:单路带限载波传输的带宽 \(B = 2W\) ,符号速率 \(R_s = \dfrac{1}{T}\) ,bit 速率 \(R_b = R_s \log_2 M = \dfrac{\log_2 M}{T},\;M = |\mathcal{A}|\) .
符号能量 \(E_s = E_b \log_2 M\) ,功率 \(P = E_s R_s = \dfrac{E_s}{T} = \dfrac{E_b \log_2 M}{T} = E_b R_b\) .
其等效电平信道分析,和前面的矩形包络载波传输相同。
I,Q 路带限载波传输¶
\(\sin(2\pi f_c t)\) 同样可以把基带信号搬移到载频 \(f_c\) 附近。设计 I,Q 路带限载波传输方案:
I,Q 路带限载波传输的带宽 \(B = 2W\) ,复符号速率 \(R_s = \dfrac{1}{T}\) ,bit 速率 \(R_b = R_s \log_2 M = \dfrac{\log_2 M}{T},\;M = |\mathcal{A}|\) .
符号能量 \(E_s = E_s^I + E_s^Q\) ,功率 \(P = E_s R_s = \dfrac{E_s}{T} = \dfrac{E_b \log_2 M}{T} = E_b R_b\) .
载波传输的频谱效率:
载波传输占用的频带 \(B\) 为基带的 2 倍,由无失真准则 \(\dfrac{R_s}{W} \leq 2\) ,得到:
若采用升余弦滤波系统生成基带波形,则因 \(R_s = \dfrac{2W}{1+\alpha}\) 有:
似乎相比于基带信号的 \(\eta=\dfrac{2\log_2 M}{1+\alpha}\) ,载波的频谱效率减小了一半。
对频谱效率 \(\eta\) 折半的理解
同样带宽下支持的 \(R_s\) 虽然减半,但 \(x_k = x_k^I + \mathrm{j}x_k^Q\) 包含 I,Q 两路符号。同样分路噪声 \(\sigma^2 = \dfrac{n_0}{2}\) ,同样可靠性要求 \(P_s, P_b\) 下,可同时传 I,Q 两路符号,如一路 \(M\) -QAM 等价两路 \(\sqrt{M}\) -PAM,总的频谱效率不变。但若只用 \(\cos(\cdot)\) 或 \(\sin(\cdot)\) 一路,则确实会损失一半频谱效率。
典型题型是:在升余弦滤波系统中,给定 bit 速率 \(R_b\) 和带通范围 \([f_{\min},f_{\max}]\) ,求 \(M,\alpha\) .
求解关键:载频 \(f_c\) 位于频带中间 \(f_c=\dfrac{f_{\min}+f_{\max}}{2},\;B=f_{\max}-f_{\min}\) ,对应基带带宽为 \(W=\dfrac{f_{\max}-f_{\min}}{2}\) .
仍然是一个欠定问题,但是根据约束 \(0<\alpha\leqslant 1,\;\log_2 M\in\mathbb{N}^+\) ,我们可以求出多组 \((M,\alpha)\) .
基带信号功率谱¶
讨论功率谱是为了定量分析通信信号的功率在频域的分布,确定其对相邻无线电系统的潜在干扰,及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,例如:
- 超宽带系统 UWB 占用数 GHz 带宽,要避开其频带内的重要国防、医疗设施。
- 蜂窝通信中,一个蜂窝的六个相邻蜂窝用不同的频带,要考虑蜂窝间的带外泄露干扰
我们首先需要知道通信信号 \(x(t)\) 是否宽平稳,根据 \(x(t)=\sum_k x_k p(t-kT)\) :
可见 \(x(t)\) 不是宽平稳的,而只是周期平稳的。我们利用其周期性适当地加窗平均,可得到近似的一维自相关函数:
因此通信信号的功率谱即为 \(S_X(f)=\mathcal{F}[\bar{R}(\tau)]\) .
定理:线性调制通信信号 \(x(t)=\sum_k x_k p(t-kT)\) 功率谱为
上式中第一项为连续谱,第二项为线谱,线谱只有在电平符号 \(x_k\) 非零均值时才有。
载波信号功率谱¶
对基带信号 \(x(t)\) 乘以载波 \(\cos(2\pi f_ct)\) ,搬移频谱的同时,也搬移了功率谱。下式进行了归一化:
因此对一个单路载波信号:
其中 \(x_BB(t)=\sum_k x_k p(t-kT)\) 基带信号功率谱我们已经求过,则:
需要注意:
- 对 QAM,I,Q 路电平独立(零均值、统计独立、功率正交),功率谱可直接叠加。
- 对 PSK,I,Q 路电平不独立,功率谱不能直接叠加,需要考虑联合谱和互相关项。
数字调制总结¶
附录 1¶
为了应付做题和考试,让我们研究一下单路载波波形传输的最一般情况:
高斯白噪声 \(z(t)\sim\mathcal{N}(0,\dfrac{n_0}{2})\) .
其中,基带成形脉冲 \(p(t)\) 可以是矩形波(对应矩形包络载波传输),也可以是带限波,例如升余弦系统的成形波,时域无限频域有限(对应带限载波传输),接收端最佳接收匹配滤波 \(g(t)=\lambda p(-t),\; \lambda>0\) 和成形波 \(p(-t)\) 波形相同,仅有一个正系数的区别。
上述 4 个波形 \(p(t),\;g(t),\;\beta\cos(2\pi f_c t),\;\gamma\cos(2\pi f_c t)\) 的能量或者系数均不满足归一化,足以应对考试出现的各种情况。
假设 \(p(t)\) 的自相关函数为 \(h(t)=p(t)*p(-t)\) ,功率谱为 \(H(f)=\mathcal{F}[h(t)]=|P(f)|^2=S_P(f)\) ,则成形脉冲的能量为:
发射端信号为 \(x(t)=x\cdot p(t)\cdot\beta\cos(2\pi f_c t)\) ,其能量为:
接收端:
等效的电平噪声 \(z\) 满足:
(1) \(p(t),g(t)\) 为时域有限的矩形波,在区间 \(\mathbb{I}\{0\leqslant t<T\}\) 内,且 \(f_cT\in\mathbb{N}^+\) ,我们把积分上下限变到 \([0,T]\) ,则该区间内 \(p(t),g(t)\) 就是常数了,可以直接分离出来,积分很容易计算:
同理可以得到:
等效电平信道:
接收端波形能量为:
因此接收端的信噪比为:
假设发送符号 \(x\) 均匀分布,间距为 \(2A\) ,则接收端的电平到判决门限的距离、等效噪声标准差变为:
其实就相当于先对 \(p(t),g(t)=\lambda p(-t)\) 进行归一化,然后将多出来的系数加到载波上 \(\beta\to \beta',\;\gamma\to\gamma'\) . 之后的分析与前面的讨论矩形包络载波传输相同。
(2)\(p(t),g(t)\) 为时域无限、频域有限的波,带限为 \(|f|\leqslant W\) ,且载频 \(f_c>W\) ,利用载波的频谱搬移特性,我们仍然可以求解积分:
根据傅里叶变换“时域相乘,频域卷积”的性质,有 \(\mathcal{F}[p^2(t)](f)=P(f)*P(f)\) . 由于 \(P(f)\) 是基带频谱 \(-W\sim W\) 的信号,经过卷积后 \(P(f)*P(f)\) 为频谱范围 \(-2W\sim 2W\) 的信号。然而我们有条件 \(f_c>W \Rightarrow 2f_c>2W\) ,因此 \(f=\pm 2f_c\notin [-2W,2W]\) ,不在 \(P(f)*P(f)\) 频谱范围内,自然有 \(\mathcal{F}[p^2(t)](2 f_c)=\mathcal{F}[p^2(t)](-2 f_c)=0\) . 因此我们得到: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带限载波传输方案的时候说过:
带宽 \(W\) 的理想低通对 \(P^*(f)\) 无影响,或者说 \(P^*(f)\) 本身就带限,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,也能成功滤掉 \(\pm 2f_c\) 处的高频分量。
同理可以得到:
等效电平信道:
接收端波形能量为:
因此接收端的信噪比为:
假设发送符号 \(x\) 均匀分布,间距为 \(2A\) ,则接收端的电平到判决门限的距离、等效噪声标准差变为:
附录 2¶
We ca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I/Q signal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.
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, we can only transmit real-valued waveforms, like voltage or current. But we can use a complex number to represent the signal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analysis. We separate two mutually orthogonal components riding on the same carrier:
- I (In-phase) — multiplied by the \(\cos()\) carrier.
- Q (Quadrature) — multiplied by the \(\sin()\) carrier.
The transmitted signal becomes:
It is equivalent to:
so that the signal can be condensed into the complex envelope \(I+\mathrm{j}Q\) .